据多名坐在球员席附近的球迷回忆,事件发生在第三节比赛暂停期间,当时广东队因连续失误被对手反超比分,杜锋在场边脸色铁青,徐昕在一次防守漏人后被换下,走向替补席时,杜锋突然冲上前,手指其面部高声呵斥。
“根本听不清具体内容,但杜指导的表情非常吓人,几乎贴到徐昕脸上骂了快一分钟,”一名球迷表示,“徐昕一直低着头,没有任何回应,其他队员也不敢劝阻。”另一名观众补充道:“杜锋完全没有讲战术,全是情绪发泄,后来助理教练过来拉他,他才稍微后退,但还在不停指着徐昕说话。”
徐昕作为广东队重点培养的年轻内线,本赛季备受期待,在杜锋的严厉执教风格下,其表现始终起伏不定,本赛季多次比赛中,杜锋曾在公开采访中批评徐昕“不够专注”“防守意识差”,但此次直接在场边爆发尚属首次。
有球迷透露,冲突发生后,徐昕在剩余比赛中始终未再登场,坐在替补席末端用毛巾盖住头部。“他看起来非常沮丧,队友递水也没反应,”该球迷称,“这种场面让人心疼,年轻球员需要指导,但不是这种方式的羞辱。”
杜锋以严格治军著称,其“铁血风格”曾带领广东队多次夺冠,近年来其场上行为屡次引发争议,上赛季,他因对胡明轩、赵睿等球员当场咆哮而被镜头捕捉,本次事件则进一步激化了外界对其执教方式的讨论。
篮球评论员王鑫认为:“教练的权威建立在专业指导与人格尊重基础上,如果因情绪失控替代战术分析,不仅无法解决问题,还可能破坏球队凝聚力。”也有球迷表示理解:“杜锋压力太大,但把火撒在年轻球员身上并不公平。”

事件曝光后,社交媒体上掀起两极讨论,部分广东队球迷批评杜锋“失控”“有失名帅风范”,并要求俱乐部对其行为进行约束;另一部分球迷则认为,职业体育竞争激烈,严厉批评是常态。
“我们买票是为了看精彩比赛,不是看教练骂人,”一名现场观众直言,“如果连基本尊重都做不到,球队文化何在?”还有网友呼吁联赛重视教练员的情绪管理培训:“赛场不是情绪发泄场,球员和教练都需要心理支持。”
截至目前,广东宏远俱乐部未对此事发表正式声明,据知情人士透露,球队内部已对杜锋进行沟通,但未计划公开处理,CBA联盟亦未回应舆论质疑,仅强调“赛场秩序由裁判组与球队自行管理”。
这种“冷处理”方式引发不满,体育媒体人李俊撰文指出:“若联盟对教练行为缺乏约束,类似冲突将不断重演,职业化联赛不仅需要商业包装,更需建立成熟的监督机制。”
杜锋与徐昕的冲突,折射出中国篮球长期存在的痼疾——青训体系中“重结果轻过程”的思维,以及教练权威绝对化的文化,年轻球员在高压环境下容易陷入自我怀疑,而教练则因成绩压力陷入情绪漩涡。
前国手马健曾公开表示:“中国篮球需要学会用科学方式培养球员,骂人解决不了技术问题。”欧洲教练培训师卡尔洛斯·罗德里格斯也在访谈中对比中外差异:“在西班牙,青年队教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球员自信,指责只会扼杀创造力。”
一场比赛的胜负终将被时间冲淡,但教练与球员之间的信任裂痕却可能长期影响团队发展,杜锋与徐昕的冲突,不仅是一次赛场风波,更成为职业体育文化的镜鉴——如何在追求胜利的同时守护人性化执教,如何用专业指导替代情绪宣泄,是中国篮球亟待解决的课题。

正如一位球迷的留言:“我们期待看到严师,但也希望听到循循善诱之声,因为篮球的本质,永远是人与人的共鸣。”
评论